地铁区间疏散方式
2015-09-03 来自: 保定铁锐新型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401
国内地铁区间疏散方式,主要依据国标《地铁设
计规范(GB50157-2003)》[1]
19.1.22条“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,当隧道连贯长度大于600m时,应设联络通道,并在通道两端设双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”。以
及《上海轨道交通设计规范(DGJ08-109-2004)》[2]
26?3?6条“两条单园盾构构筑区间隧道,当隧道连
贯长度大于600m时,应设联络通道,当隧道长度大于2km时,宜设2条联络通道。当采用双园盾构构筑区间隧道或采用明挖法构筑矩形区间隧道(含中隔墙),应每隔不大于300m设一旁通道,旁通道应设双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。地下长区间隧道采用单园盾构构筑时,宜设宽度不小于0.60m的纵向应急通道(遇曲线段不宜小于0.50m)。当区间隧道设中间风井时,井内应设直通地面的疏散梯”。
实际工程应用,按照地铁防灾在同一条线路、同一
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的原则进行设计,对分离式区间
隧道,按2条区间隧道连贯长度600m设一条横向连通的联络通道作为区间的安全疏散口;对合并式区间隧道,按2条区间隧道连贯长度300m在中隔墙上开设横向防火门作为区间的安全疏散口。这两种区间疏散方式,均按2条各自封闭的区间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进行设计。单园盾构、双园盾构、明挖区间3种常用区间隧道联络通道见图1。
乘客从地铁车厢至道床的疏散,一般通过设置在列车前、后端的应急疏散楼梯到达轨道面(见图2),通过道床沿隧道纵向进行疏散。另一种方式,如广州地铁3号线在区间隧道侧壁增设宽度不小于600mm的纵向疏散平台,乘客首先从地铁车厢疏散到隧道侧壁上设置的疏散平台,然后沿疏散平台区间纵向进行疏散。